历代志上8:1-40
历代志上第八章着重笔墨记录了便雅悯子孙的家谱(1-28)和其中扫罗王的谱系(29-40),从“便雅悯的长子……次子……”开始,到“都是便雅悯人”结束。
在上一章(第七章)6-12节中已经简述了便雅悯支派的家谱,这里继续补充,不免可以看出同犹大支派、利未支派一样,作者也特意强调了便雅悯支派。对于神有特别应许的犹大和服侍神的利未多加描述不难理解,但便雅悯在这里的特殊性一开始我并不是很能理解。
结合一些资料,我发现有些人描述便雅悯支派为“集荣辱于一身”的支派。
在历代志下十章到十一章中,除却便雅悯人以外的以色列人都背叛了大卫家:“这样,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,直到今日。(代下10:19)”“犹大和便雅悯都归了他。(代下11:12)”在这里,背叛大卫家即是背离了神与以色列人之间关于弥赛亚的约定和应许。
按常理所想,由于扫罗王和大卫王之间的敌对,似乎便雅悯支派是理应最先背叛的,但是他们反而归了大卫家的罗波安,坚固的抓住了神的应许。
所以他们被归于犹大支派一同受到保护,也在后期同犹大支派一同被掳一同归回,一同分得了耶路撒冷附近的城邑。
但是在士师记十九章中却也记着便雅悯人羞辱的历史。在基比亚中的匪类对利未人的妾行了恶事,导致了以色列民族之间的互相残杀,致使便雅悯支派最终只剩下了六百人。甚至以色列人立誓不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,差一点便使十二个支派少了一个。
在这之后不到几百年,竟然从这样的支派中产生了扫罗王。然而扫罗王并不是神所选的王。何西阿书中说:“你曾求我说‘给我立王和首领’,现在你的王在哪里呢?治理你的在哪里呢?让他在你所有的城中拯救你吧!我在怒气中将王赐你,又在烈怒中将王废去。(何西阿书13:10-11)”
扫罗王不出于神意,而出于人意,所以他的结果也必然是衰亡。但扫罗王的儿子约拿单不一样,他作为人眼中正统的王位继承人,但却明白并相信神在大卫身上的应许,“圭必不离犹大,杖必不离他两脚之间,直等细罗来到,万民都必归顺。(创世记49:10)”所以他帮助大卫,他的儿子也因着大卫、因着神的应许得恩典、得祝福。 —- Lucia Wang
謝謝Lucia姊妹的分享,讓我讀歷代志上第八章,有了些「看頭」。
整章幾乎都是名字,卻只認得四個。
「便雅憫」,是雅各12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,小老么,北方人說是老兒子。母親拉結為生他產難而死,應該是雅各最疼愛的兒子。
雅各臨終前為兒子們的祝福,「便雅憫是個撕掠的狼,早晨要喫他所抓的,晚上要分他所奪的。」果然,便雅憫支派是武藝高強的勇士。
但是在基比亞城所發生的罪惡事件(士師記19-21章),比所多瑪、俄摩拉事件更惡,居然發生在神的選民中,幾乎要使一個支派被滅絕。
以後,撒母耳應百姓所求,膏立了「掃羅」為以色列的創國第一位君王。他從一個謙卑信服神的人,轉而心高氣傲,得罪了神,甚至一心要追殺神所膏立的第二位王大衛。
掃羅的兒子「約拿單」卻與大衛惺惺相惜,結為生死之交。約拿單相信神在大衛身上的旨意,必要作王,於是求大衛在耶和華從地上剪除仇敵的時候,要照耶和華的慈愛恩待他,永不可向他家絕了恩惠。(撒上20:15)
當大衛作了以色列的王,確實守約恩待了約拿單之子「米非波設」,在本章的翻譯是米力巴力。
關於地名,當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進攻迦南地時,曾在一場戰役中求神讓太陽停留在「基遍」約有一日之久,整個進迦南地初期地段,後來就是便雅憫支派的領地。
各支派的地業是抽籤決定的,是神的旨意,讓便雅憫的領地就在猶大支派領地的比鄰。許多便雅憫的族長都住在耶路撒冷城。
鑒於掃羅是神的「受膏者」,大衛對受膏者極其敬重,他自己也是受膏者,猶大支派與便雅憫支派的關係更為緊密。
在所羅門之後,以色列分裂的時候,南國猶大只剩兩個支派,猶大與便雅憫。
猶大是獅子,便雅憫是狼,肝膽相照、相依相靠、相輔相成,堅固了猶大國。
直到被擄歸回,便雅憫的名字也都與猶大併提。
從便雅憫支派的歷史,學習到既要對天父上帝耶穌基督盡忠貞,也應當對神所揀選、膏立的僕人(領袖)忠誠相待。 —- Solomon Liu